通通共享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62|回复: 0

[交易经验] 为什么 高管增持后 股价会一直下跌

[复制链接]

858

主题

19

回帖

3214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3214
发表于 2025-9-14 10:21:4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简单来说,核心矛盾在于:高管增持的利好信号,其力量不足以抵消其他更强大的利空因素。

以下是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几个主要原因,从最常见到相对少见排列:

1. 市场大势和行业趋势(系统性风险)

这是最强大、也是最常见的原因。个人的力量无法与整个市场或行业的洪流对抗。

熊市环境: 当整个市场进入下行通道时,几乎所有股票都会下跌。高管增持的那点资金和信心,就像在瀑布下试图用杯子舀水,无法改变股价随大势下跌的命运。

行业利空: 如果公司所处的整个行业遭遇政策打击、技术淘汰或需求骤降(例如教培行业、某些房地产企业),那么一家公司高管的增持行为无法扭转整个行业的颓势。股价会跟随行业板块一起下跌。

2. 公司基本面持续恶化(根本性风险)

高管增持是基于他*当时*掌握的信息和对*未来*的判断。但如果公司基本面的恶化程度超出了他最初的预期,股价就会持续下跌。

业绩持续暴雷: 高管增持后,公司可能又发布了不及预期的财报、失去了重要客户、出现了重大诉讼或监管处罚等。这些新的利空消息的威力远大于增持的利好,导致投资者抛售。

“抄底抄在半山腰”: 高管和普通投资者一样,也会误判形势。他可能认为股价已经跌到底部了,但实际上公司的麻烦才刚刚开始,真正的“底”还远未到来。他的增持行为成了“接飞刀”。

3. 增持的“信号”本身可能被误读或很微弱

并非所有增持都传递着同样强烈的信心。

增持金额过小: 如果高管只增持了很少数量的股票(例如10万股),相对于公司的总股本和日常交易量来说微不足道,市场会认为这只是一次“作秀”或履行承诺,而非真正的信心体现。

被动增持或计划性增持: 有些增持是早就公告好的计划(如每年固定增持),或者是股权激励行权所致,并非高管主动的、临时的决策。这种增持的信号意义就弱很多。

多位高管减持,仅一位增持: 如果同时有其他更重要的高管(如CEO、CFO)在大幅减持,那么单独一位高管的增持就会被解读为负面信号,甚至可能引发市场猜想公司内部存在分歧。

4. 主力资金借利好出货

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短线因素。

利好兑现是利空: 在一些情况下,市场可能早就预期高管会增持(例如公司股价已下跌一段时间)。当增持公告真正发布时,被套的散户和机构会视其为“反弹出货”的机会,大量卖盘涌出压倒了买盘。

吸引散户接盘: 有些不怀好意的资金可能会与内部人合谋,利用增持公告制造的利好氛围,吸引散户跟风买入,他们则趁机抛售手中的筹码。

5. 流动性问题

对于一些小盘股或成交不活跃的股票,高管增持的金额本身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。一旦后续没有资金跟上,股价很容易重回下跌趋势。

总结与给投资者的建议

高管增持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,但它绝不是买入的唯一理由。它更像一个“加分项”,而不是“决定项”。

看到高管增持后,你应该:

1. 看大势: 当前市场整体是牛是熊?公司所在行业前景如何?

2. 辨公司: 公司的基本面到底怎么样?财务状况是否健康?未来业绩增长点在哪里?增持后有没有新的利空出现?

3. 析增持: 增持的高管是谁?是核心决策层还是边缘人物?增持的金额大不大?是主动行为还是被动计划?

4. 观走势: 股价处于什么位置?是历史高位还是低位?增持后市场的成交量和技术图形有何变化?

最终结论: 高管增持表明内部人认为公司当前股价可能被低估,但股价的长期走势最终取决于公司的基本面和宏观环境。当后两者非常糟糕时,高管的个人行为无法与之抗衡。因此,不要迷信任何单一信号,综合判断才是投资的关键。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顶部qrcode底部
黄亚东共享项目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通通共享 ( 鄂ICP备20004876号 )|网站地图

GMT+8, 2025-10-28 00:20 , Processed in 0.022000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
首码项目网 | 通通邀请码

黄亚东微信:hydbj8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